返回

鸠尤神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3章 鸠尤神剑43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,不过招呼一声。而且左仪为人气,虽尽了礼数,却叫她越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一日,苏荣提议大家去邑州城东的市集看猴把戏和皮影。五人早上出门,中午才回,在掌柜处点了几道菜。跑堂伙计上完最后一道小菜,顾乘风听楼下喧哗一片,问伙计:“楼下如此吵嚷,不知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那伙计笑道:“不过是几个书迂,又在为社稷苍生说些不着调的空话哩。反正咱家这未入学堂的人是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的。”

    伙计拉门出去,一个声音格外响亮,打门外飘来,灌入左仪的耳朵。左仪蹙眉细思,对众人道:“方才那声音,你们可觉耳熟?”

    付晚香说:“像极了那位替人写字的先生。一时间我竟忘了他名字。”

    顾乘风放下碗筷,推门出去,倚在栏杆边朝楼下看去。只见东面一张桌边围坐三人,全是体面儒生打扮,一个肥头大耳,身着朱红缎裁就的常服,一个身形瘦长,也着红衣,另一人眉毛胡子皆呈八字,一身藏青,腰间挂着玉佩;西面一张桌边单杵个老头儿,上身穿件过于宽大的素净灰白麻布衣,下身着一条玄色粗棉裳,却稍嫌短了些,头发花白,松塌塌挽个髻子,虽背对顾乘风,由其身形已可断定,他正是李墨生。

    双方的争执发端于一首童谣,据那肥头大耳的说,是从京城纪南传出来的。童谣长达二十八句,其中三句唱道:“凤鸟毒,百鸟苦,恶蛇霸了藏龙谷。一人言,天地肃,大虫饱了万民苦。大橘树,蟠龙附,酷日底下凉风驻。”孩子们不懂事,自然不解其中深意,寻常百姓识字的虽然不多,却也依稀读出这童谣所指。本来三个儒生并未提及这首童谣,只是栈外一群孩子路过,嘻嘻哈哈唱起这童谣,三人才议论起来。

    瘦长身材的儒生嗓门极小,旁桌的人并不能听到他的声音。那肥头大耳者和眉须皆为八字的儒生却有两把大嗓门,一个痛斥当今皇上广施暴政,一个怜悯大众之劳苦,恶于赋税之高。本来这三人同李墨生并不认得,若不是他们高谈阔论吵扰了前来打酒的李墨生,李墨生也懒得与其争辩。

    肥头大耳者口口声声夸赞西梁国一君多王之制,李墨生不觉大笑,肥头大耳者忿而问他何故大笑,李墨生反问:“敢问这位先生,可去过西梁?”

    肥头大耳者上下打量着李墨生,撇嘴道:“去过又如何,未曾去过又如何?”

    “若先生去过西梁,无论先生所言是对是错,是偏是全,总有几分品评的资格。若先生并未去过西梁,我倒想请教先生,可知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肥头大耳者一怔,支吾着,看看同伴再对李墨生说:“我的确未曾到访西梁。不过京中名士到访西梁国境者甚众,除去极个别见识浅薄者,无一不夸赞西梁国制之优。难道京中的双阳先生、杨沐白先生所言还会有假?”至此,他又换了口气,道:“还未请教这位先生尊姓大名,竟敢质疑京中名士,怕是来头不小。”

    李墨生哈哈大笑,说:“我一个落魄书生,哪有什么来头?不过打小便在西梁住过十来年,对于西梁国况,好歹知道些罢了。我南淮与那西梁国制确有不同,可是先生非说西梁国制优渥,我便不解了。西梁一君多王不假,可是先生又如何断言,儒生在西梁国,不至于因言获罪?”

    “幼稚至极。我南淮国界之内,哪个不是奉皇上圣意为圭臬?反观西梁国内,各藩王属州每年皆上柬书,君主广纳各方意见。二者相形,高下立判。”

    李墨生反问:“方才先生把当今圣上比做始皇嬴政,我却要问问先生,若圣上独断专行,容不得异己之声,先生现下如何还有性命在此高谈阔论?”

    八字须大笑,起身道:“读书人心怀天下,若个个畏手畏脚,瞻前顾后,国家前途何望,苍生福祉何寄?”

    “说到苍生福祉,我倒要请教先生,什么是民生之首?”

    八字须道:“俗人皆道民以食为天,便想当然,以为有粮食、有衣穿、有屋居便是民生之首。然而读过书的人不会不知子路之死。当年伯姬、蒯聩欲谋卫公之君位,子路闻讯入城。蒯聩遂令石乞、壶黡与其交战,击断了子路的冠缨。子路曰:君子死,冠不免。随后因结缨而遭暗算身死。在下不才,曾以为君子死而冠不免乃儒生之志,直到前些年拜访我们邑州名士张必用先生,听他一席话,方才恍然大悟。君子气节若拘于儒生,实国之憾事,一国之民全无君子气节,命有何贵、死又何轻!”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先生以为民生之首,在乎君子气节尊严咯?”

    肥头大耳者笑道:“君子无气节,无以为君子,小民无尊严,无以为人。至今我还记得张先生这句话,实在是精到呀。”

    八字须继续说:“我们南淮儒生虽心系社稷,无奈当今圣上尚武轻儒,我们这些有志之士读遍诗书,却难有入仕之路,实在可惜呵。再看村野小民,一个个为重税所迫,辛苦劳作,只谋了个衣食饫足,十之七八为国库所纳,然硕鼠贪官又为国库所养。这难道不是国制之祸?难道不是国君之过?”

    李墨生道:“两位先生

第43章 鸠尤神剑43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